轉錄出處: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0772&pno=1#reply_list
代間的省思 陳長文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
編者按:
在大學畢業生紛紛投入職場或選擇深造的時刻,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特別以中華
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的身分,寫了「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代間的省思」,同時選擇「挫
折」與「正直」這兩個觀念,透過本報來期勉年輕世代。
談到挫折,陳長文以兩年多前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過嚴重打擊的例子,說明「包裹在挫折
外表下的東西,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談到正直,陳長文以總統女婿趙建銘之非為例
,強調「當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切成功的源頭」。
這封信,有陳長文對他這個世代的深刻自省,以及他對年輕世代的真摰期許,值得大家仔
細閱讀、認真品味……。
以下為本文︰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如果對比東西方對「畢業」一詞的用語,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所稱的「畢
業」一詞,含有結束的意思,意謂著結束了一段學習的過程。但英文畢業典禮叫做
commencement,則是「開始」的意思,意謂著即將展開新的人生。
我很喜歡後者積極進取的意謂,事實也是如此,表面上各位結束了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學習
階段,但實際上,各位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起始點。一個真正獨立的人生,即將在眼前展開
。
可以想像,在這個邁向獨立的時刻,很多同學都會有一種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戒慎甚至惶惑
。要繼續升學?還是找工作?又找不找得到工作?按照常理,我應該針對同學的心情,以
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大家如何規畫畢業後的職場或留學生涯、加強自己的專業競爭力,諸
如此類比較實用的觀念。
但轉念又想,這些問題雖然重要,卻非核心。而所謂的核心問題應是認識人生,並認識自
己應該追求的人生。因此,我想選擇「挫折」與「正直」這兩個觀念,來期勉大家。
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
朱仲祥生前總是用熱愛生命地口吻說:「只要有呼吸,就有希望!」讓陳長文相當感動。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第一個想要和大家談的觀念是:「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大家或許會覺得,
不是該談怎麼成功嗎?怎麼先談起了挫折呢?這不是在唱衰大家嗎?不對,這不是唱衰,
這是最大的祝福,希望大家畢業之後,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因為順境往往造就以後
的逆境,只有逆境,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
多年前,因為偶然的因緣,認識了罹患進行式肌肉萎縮症的朱仲祥;自幼失去雙親照顧、
被醫生判定活不過20歲的仲祥,身軀臠縮如同幼兒,喪失行走能力、心肺功能衰竭、呼吸
困難,連寫字、按鍵盤都很困難。即便如此,每次看見他,卻總是保持著永遠的開朗,仲
祥總是用熱愛生命地口吻說:「只要有呼吸,就有希望!」雖然仲祥在2001年離開人世,
即便陷入這麼困難的處境,挫折仍沒有打倒他,仲祥精彩地、認真地、盡力地充實了屬於
他的37年的人生功課。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沒把上天加諸在身體上的障礙,當成自
憐自艾的理由,而是調整自己,更平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
如果,這群勇士面對自身如此鉅大的肢體障礙,都能一任無悔地把每一個挫折當成人生功
課,用心地去看待,絕不放棄、絕不退縮。那麼,我們這群手足俱健的人,又什麼理由在
逆境來時俯首稱臣,在挫折面前放棄自我呢?
艾力生耶魯演講: 我看見一千個失敗的人
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演講故事,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力生(Larry Ellison)應邀到
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說:「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
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我沒有看到
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為什麼?因為我艾力生,世界第二個
有錢的人,是大學的退學生,而你們不是。」他接下來說,「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
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他也是個退學生,你們不是,還有一個人叫做
艾倫(Paul Allen),是比爾蓋茲合夥人,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他也是一個休學生,你
們不是。」
從表面看,他在畢業典禮的場合講這樣的話似乎非常不適合。可是,各位用心去想,他的
本意當然不是如此,他是要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只是給我們一個基礎,我們要認識大學教
育的侷限性。透過這段震撼有力的演講,不知道大家能否體會,「挫折」往往代表生命的
「轉折」,生命總會在特別的地方轉彎,今時今刻的不順遂,往往是為自己人生一份特別
的體驗,乃至於未來的成功埋下伏筆。
我要舉的另一個例子,則是我自己的。兩年多前,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
打擊。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30億的款項。面對這樣重大的打擊,最簡單的選擇,其
實是倒閉。但我們想到,事務所裡有500位同仁,理律是大家的經濟依靠。而且,我們也
必須對客戶負責。我們就想,理律絕不能倒下。於是我們開始了與客戶長達一個月的談判
。這期間,幾度瀕臨談判破裂。代表理律和客戶談判賠償事宜的我,當時很能體會春秋時
期伍子胥一夜白頭的心情。後來終於達成協議,除了分期償還客戶,更協議將一部分的賠
償轉為公益用途,這個協議一出,報紙寫了一篇社論,讚譽理律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仍
能想到對社會的公益責任。
兩年多過去,理律撐了過來,而且變得更堅強。我常回頭去想這件事,漸漸發現,那件當
時痛心至極的災難,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透過那次事件,我
有機會更深層地認識人性、反省自己,更深層地思考人生意義,經歷那樣的挫折,會讓自
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
現在的我,反而很同情那位捲款逃走的同事,他雖然得到30億,卻失去了自己。也許他能
永遠逍遙法外,但終究得惶惶惑惑過一輩子,良心的法庭已然審判了他。
說到這裡,我想告訴各位同學的是: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
每每看到社會新聞中,許多人因為一時的挫折,自暴自棄、頹然迷思,甚至選擇結束生命
,我都覺得很痛心,很多人只看到挫折的表象,就被擊倒了,也就因此失去機會發覺挫折
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答案是正直
第二個想談的觀念則是,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我的答案很簡單:正直。法國大哲
學家蒙田曾說:「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作好一個人;最艱難的學識,莫過於懂得
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
在談這個觀念之前,首先,容我鄭重地代表我們這一個世代,向各位致歉。為什麼要致歉
呢?
容我流俗地以總統女婿趙建銘為例,其實,趙建銘犯的錯並不是特例,它反映社會各個層
面價值偏差的總集。趙建銘,也不過就是個30出頭的年輕人,為什麼會表現出令人無法想
像的巨大貪念呢?我相信,他曾經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不是一天之內就變黑的,轉汙
的過程,是一連串、長時間的負面養成歷程。
首先,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他的父母親並沒有善盡教導之責,但更令人感到沮喪的是
,趙建銘出身於一個知識菁英的家庭,父親曾當過學校校長。但這位「一校之長」卻和兒
子一起捲涉進不堪聞問的貪瀆風暴中。這位校長,透過負面的身體實踐,等於自幼即灌輸
子女以財富為唯一導向,而棄是非判斷於不顧的錯誤人生態度。更令人寒心的是,這樣的
「教育」工作者,竟然曾是一位校長。它諷刺地示範了多麼巨大的荒謬。
其次,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有問題的。醫學院畢業的趙建銘,以結果論,在求學過程中,
已可被歸類為「佼佼者」。但這位佼佼者的學業表現與人格表現,卻可以完全地割裂開來
、對立開來。我們的教育體系,顯然只重視「專業的培養」,卻輕忽「人格的培養」,才
會出現這種專業與人格割裂的矛盾現象。
其三,我們的社會教育也出了問題。趙建銘因為成為總統女婿,接近權力核心,立心已偏
的他,加倍地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當他身邊的人,並沒有表現出與
他不同的行為模式,甚至選擇與他同流合汙的時候,他更加沒有機會去檢驗自己行為的偏
失。在媒體揭露的許多事證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巨大共犯體的成形,其中牽涉了官員
、企業主、醫界人士、律師等等,許許多多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點點滴滴都已顯示趙建銘之非,已非一人之非,而是環繞在他身邊所謂「上流階層」、
「權力核心」的集體墮落。
社會中堅沒能捍衛社會價值 我只能說「慚愧!」
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處在和趙建銘相同的價值環境之中。沒
有誠信的總統、接受不當利益的官員、以金錢疏通公務員的商人、對貪腐防杜消極失職的
司法機關、以清流自居卻對貪腐噤聲不敢言的意見領袖……。在這巨大的負面氛圍下,要
維持「正直」的本心,可以想見,在思想與內心上,要面對多大的挑戰。
而這就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世代,要向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朋友道歉的緣故。我們這群自詡
為「社會中堅」的群體,並沒有好好地捍衛正義與正直的社會價值,讓我們的下一代必須
面對極大的誤導。就這一點來說,我只能說:慚愧!慚愧!慚愧!
但另一方面,我要說的是,我們這一世代,也並不全都做了負面示範,還是有許多人,在
他能力所及的人生範圍內,盡其本心地經營屬於他的正直人生。仍有不懼立委權威的海關
官員、基層員警,忠於職務、堅守崗位;仍有一群新聞工作者,敢於對抗權威,揭發不法
;仍有一群大學教授,走出了校園的象牙塔,持續不輟地為挽回社會良知發聲;仍有一群
司法人員,敢於向媚諂權力者的風氣,嗆言怒語;仍有心繫弱勢,集資集力為社會付出的
企業人士……。換言之,這社會即便有負面的逆流在毀傷社會的正直善念,但正面的力量
卻從不曾消退。套句李遠哲先生的名言:「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雖然這句話現在顯得
有點諷刺)。事實上,這個社會向上與向下的力量總是不斷地拉扯著,像是一場拔河賽,
向那一方擁靠,就看那一方的力量比較大。換言之,不管是對各位或我們這一個世代來說
,要成為什麼樣的力量,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選擇操諸在己。所差別者在於,我們這一世
代選擇了那一個陣營,多已既定。但各位年輕朋友卻還沒有做出選擇,或者精確地說,還
來得及告訴自己、提醒自己,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開始」的第一步,是無比重要的
,因為當你選擇正直的第一步,下一步的正直路就容易多了,但若大家選擇的是不正直的
第一步,就很容易像趙建銘一樣,一步一步地錯下去,難以回頭。
遇到人生十字路口 我們知道正確的路
伊凡.伊列區的故事,也警示大家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慎始」。在電影《女
人香》中,奧斯卡影帝艾爾帕西諾飾演一位目盲的退伍軍官,他在片中慷慨地說道:「人
生,會遇到無數的十字路口,每一次,我們都知道那條路是正確的,但我們從不選它,因
為我們知道,正確的路有多難走。」
用這句話來檢視伊凡.伊列區的人生,我相信,每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內心其實都知
道那一條路是正確的,只是他一再給自己藉口,放任自己選擇那條容易但不正確的路,於
是愈走愈錯、愈走愈遠。這樣的情形,也一樣可以用來檢驗前面所提的趙建銘的例子。當
面對不正當的利益誘惑,第一次他選擇臣服在利益之下而扭曲應有的正直堅持,第二次、
第三次……,漸漸地他就愈走愈遠,也錯的愈來愈離譜。各位同學雖然才剛離開校園,程
度不同的,其實也已走過好些個十字路口,同學們也該自問:在自己成長與學習階段,走
到了各個十字路口之前,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趙建銘的例子,又帶給大家什麼警惕呢?
心態尤其是重要的,一旦各位在心態的十字路上錯了這一步,之後的人生路就很難期待了
。漸漸地就會讓自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畏難擇易、去正取邪,惶惑地虛擲人生,終至不返
。對於這最基礎的價值建立,同學們尤其要戒慎恐懼。例如,當各位出社會工作時,如果
服務的公司要求自己作假帳,就代表那間公司根本不值得為他工作。雖然當下作出抗拒,
會遭到很多的壓力與困難,但那些困難與壓力,將會引導你找到正當的人生方向、正當的
工作。
不後悔的人生 關心無助靈魂
最近,我收到了一篇文章,是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先生寫的「不後悔的人生」。這篇文章
引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的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裡的情節。故事主角伊凡.伊列
區直到「死前」,都可以算作「非常成功」,至少是那種他「自以為是」的成功!他做到
令人欽羨的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聖彼得堡的上流階
級和貴族。他聰明伶俐,善於討好長官,立志要在官場裡出人頭地。出身貧苦的他,平步
青雲、財富迅速累積、好不威風得意。
然而,這個「成功」的故事卻急轉而下,有一次當他掛窗簾的時候,竟從梯子跌下,從此
臥病不起。臥病後,他才發現,正如他以往一般從沒有關心過別人一樣,身邊沒有一個人
真正關心他。
醫生毫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
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風格,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案件冷漠而優
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
同事知道他遭難後只想打探他遺下的空缺會讓誰升上,像禿鷹一般貪婪地等待著從他的不
幸中得到好處。而以前的他也是一隻一模一樣的禿鷹。
不甘於平凡的他,一生都在追求財富、名利以及與眾不同。但直到將死才發現,他從沒有
得到過一件與人不同的東西,他從沒留下會讓人銘記在心的功勳,他一生的官運亨通、功
成名就,都是只不過是「庸俗至極」的集合。他很想從頭來過。但上天已不再給他第二次
機會!
大家會不會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第三個伊凡‧伊列區呢?當臨到了和伊凡‧伊列區同樣
的最後人生,我們是否能泰然地告訴自己,我對自己的人生無愧?我曾運用我所擁有的力
量,造福過自己所處的社會、關心過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體諒過世界各個角落受苦受難的
無助靈魂?
紅十字之父獻大愛 身影永留世人心中
接著,我想拿另一個人的例子與伊凡‧伊列區作比較,那就是紅十字之父,亨利‧杜南先
生,這位瑞士銀行家,當他路經蘇法利諾戰場,看到路上哀嚎垂死的士兵,他選擇留下來
救傷援苦,這還不夠,他覺得自己一個人能力單薄,遂開始奔走四方,呼籲成立中立的救
援組織,而為了獻身於這樣的大愛,他的銀行事業從此一蹶不振,從此落魄潦倒。可是,
也因為他的努力卻使得至今傳承逾百年、濟扶無數苦難靈魂的紅十字會,就此誕生。
亨利‧杜南剛好和伊凡‧伊列區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當臨到人生的盡頭時,表面上功成
名就的伊凡‧伊列區,實際上一無所有;表面上一無所有的亨利‧杜南,他的身影卻永遠
永遠地留在世人的心中。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伊凡‧伊列區,也可以是亨利‧杜南。我們選擇當誰呢?要選擇什麼樣
的人生觀,我們的人生才可以無悔呢?我很希望各位同學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最後,對於這封信,我抱著很深很深的期待。經常在報紙論壇投書的我,其實心中也有很
大的挫折、很深的虧欠。相對於像白紙一般的你們,許多現在正掌握著權力,擔當社會中
堅的上一代,是應該要感到羞愧的。特別是政治人物,他們一直在做著許多令人痛心、不
可思議的負面示範,扭曲了人性、扭曲了正直。經常對這些掌權者針砭疾呼的我,突然間
非常的感慨,我想,他們的性格已經固化了吧,這許多的呼籲,都只能是狗吠火車。
這時我想,與其期待這些固化的人改變,也許更該期待還處在液化階段的各位,謹慎地抉
擇人生、對待人生吧,這是我寫這封信的心情。
孔子曾說:「德不孤,必有鄰」,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所見過真正成功的人士,他們最大
的資產就是正直的性格,因為正直,所以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因為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
,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
所以,我最後要再重複一遍,當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切成功的源頭。能接受挫折的洗禮,
才能真正地贏得人生!
- Jul 12 Wed 2006 01:45
[文章] 轉錄~代間的省思 陳長文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